嫦娥震撼的效應

中國繼締造海洋大國的宏志,遼寧號浩浩蕩蕩駛入南海宣威,現嫦娥三號在月球表面成功著陸後,其搭載的月球探測車玉兔號也在月球表面踏出第一步,中國探月工程再邁進了一步,實現了航天太空強國的豪志。
嫦娥與玉兔互相拍照的照片傳回地球,據工程學者表示嫦娥三號百分之百按照設計的方案運作,嫦娥、玉兔在月球上面對極端溫度的挑戰,以及系統應付上可能發生的各種狀態,十分周延地發動了探月工程,這是中國探月工程之一大步,也可稱繼美蘇之後,中國終能並駕齊驅。此壯舉獲得大陸人民欣躍激動的掌聲,當五星旗的照片傳回中國,習李等領導人觀看且見證了歷史性的一刻,中國的太空進程也進入了軌道。
嫦娥奔月是中國千年的浪漫傳說,如今可稱是完成了,也見證了月球最不浪漫的一面。然中國因此晉升全球第三太空大國,除了民族主義的政治意涵外,也掌握了核心技術,可透過航空科技的成果轉化為軍用設備。中國不但已為經濟強國,現更邁向軍事強國,當然也讓美俄歐強國側目,強化了中國威脅論,中國發展軟實力更為刻不容緩。
對中國大陸而言,成功登月可稱是中國夢的內涵,中國夢希望於世界引領風騷,中國踏出了這一步,雖然嫦娥計劃落後於美國四十年,但也呈現了中國不落人後的企圖心。更重要的是,中國掌握核心技術是成就大國的秘訣,嫦娥計劃是國家政治、經濟、科技綜合實力的表徵,其背後所牽動及動員的科研人員與技術更是硬實力與寶貴的資產。
回顧歷史,一九五七年蘇聯的「史潑尼克一號」成為第一顆進入地球軌道的人造衛星,美國落於其後,稱此為「史潑尼克震撼」。後一九六九年美國太空人阿姆斯壯登陸月球創造「個人的一小步、歷史的一大步」,今中國的嫦娥三號月球探測船,成功地携送玉兔號月球車在月球表面軟著陸,也是中國航天工程的一大步,也可說是「嫦娥震撼」。
當初蘇聯的發射太空人造衛星造成美國的憂患意識,也是冷戰的轉捩點,美國緊接著太空人登月及雷根時代的星戰計劃,導致美蘇的太空競賽,歷史學家認為這亦是蘇聯解體的誘因。
由這件事給兩岸莫大的啟示,今中國大陸的軍事太空發展已有登上國際舞台的榮譽,其權威與裝備更不應造成兩岸的軍備競賽,台灣努力以高價購買美國武器也難以達自備目標時,在太空發展的同時獨得的核心利益,今後也將在各層面運用發酵。
今日中國發展出「有中國特色的體制」,但這體制如何向前才能匹配玉兔登月的壯舉,科學發展觀的落實應更多在軟實力的展現,不會造成中國威脅論的強化。兩岸間的實力懸殊下,「嫦娥震撼」在台灣之帶來許多探討,應以兩岸合作的空間來化解台灣的不安與疑慮,不要讓嫦娥震撼有負面效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