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日應冷靜

中日間因釣魚台的主權爭議,更因中國大陸劃防空識別區,而軍機軍艦頻頻出現釣魚台海域,頗有擦槍走火的可能。尤其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無視奧巴馬多次警告還是執意參拜靖國神社,美國一改往日幕後外交的風格,多次對日表示失望。新年伊始安倍內閣除祭拜靖國神社外,更叫囂「為奪回強大日本而戰鬥」,對內深化修憲,擴大軍備,在右傾政風中走民族主義下的軍國主義之路。安倍擔任首相至今,其過激行為已步步失控,美國明顯也難以控制日本。
而中日之間對立日趨激烈,安倍祭拜靖國神社成為中日衝突的引爆點,不但讓雙方爆發衝突的可能性提高,也為亞太和平投下陰影,面對此危機,實讓東亞周邊國家憂心忡忡。
中日間有歷史的恩怨情仇,遺憾的是日本不但沒有像德國一樣真心誠意地懺悔侵略殖民的過往,近年來更在右派民族主義與軍國主義的民粹聲浪中,試圖否定南京大屠殺,在教科書淡化歷史過錯,不承認強徵慰安婦等行徑,受害國當然無法忍受這種無恥的行為。
中日之間的反差逐漸出現,中國的崛起正迅速改變亞太局勢,日本過去在亞洲佔據第一地位,現已退居老二,美國主導亞洲的優勢也受到中國崛起的挑釁,中國在亞太影響力未來將凌駕美國,未來亞太的政治版圖也必然重新洗牌。
面對歷史的恩怨,加之釣魚台的爭議,祭拜靖國神社的挑釁,中日間已展開了某種形式的對抗,可謂另類的中日戰爭升起,從軍事戰、輿論戰到外交戰,中日的較量必使矛盾深化,引爆衝突的危機。
從台灣的角度視之,與日本同有領土爭議,但盼中日能冷靜自持,不要激化了衝突矛盾,歷史的宿怨等議題不必訴諸衝突手段,國際間的重大爭議都曾以協商的方式得到化解。東海的和平有賴於中日雙方的克制,更有賴於美國的態度,美國當年將釣魚台的行政管理權交給了日本,在美日安保條約下美日同盟,今中日衝突的根源乃來自釣魚台爭議,美國應認識到此事衍生的效應及危機,日本非理性的作為是軍國主義的復辟,美國不能再容忍否則養虎為患。釜底抽薪的方式是承認釣魚台的領土具爭議性,此亦符合中國之立場,讓中日的潛在衝突得以開解,美國應認識到此問題的嚴重性,而嚴肅以待。
中國的改革開放經濟成長,在許多方面仍需穩步發展,應要有一安全和平的周邊環境以利發展,朝世界第一強國的道路前進。在目前成長的重要階段,就不應該讓中日衝突挑起民族情緒而牽著政策走,對日本的關係上進退有度,展開全方位的鬥爭,但不必起戰火,此亦是對東亞區域和平的負責任態度,面對日本的瘋狂必須冷靜以對。
台灣與中國大陸的文化血緣關係及共同的命運,兩岸於此議題上應有一致的態度和立場,才能兄弟齊心其利斷金,亦不至於為日本所分化。